現在大家都非常注重親子閱讀,不僅給孩子買書借書,督促他讀,參加各式樣的讀書會,奔赴作家見面會等,還會自己翻看童書、聽書、寫讀后感等,重新過一次閱讀的童年。

親子閱讀中,無論粗略地翻過,還是認真拜讀,或熟讀幾遍。燈光下或周末的午后,父母與小孩安靜地各自看書,那都是家中一幅寧靜的美好。

好書讀完之后,通常我和孩子對讀過的書,會有以下幾種方式交流下:

編劇穿書_穿進劇本的小說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

做一個演員:通過角色扮演,沉浸式地理解文章

多角色的繪本故事,比較適合此類,尤其在孩子三到六歲的時候,閱讀的影響與游戲的力量結合起來,有奇妙的效果,身臨其境。

在孩子幼兒園階段,有了簡單的識字能力,我們熟讀了繪本后,在做家庭游戲里,穿插著故事的演繹。

在家進行角色扮演:我提出書名,讓孩子分配角色,情節一般根據書中表演,也有時會改編創作。比如慶子·凱薩茲的作品《我幸運的一天》,我扮演狐貍,孩子演小豬。孩子還設計了服裝,讓我穿了橘色的裙子,他穿了粉紅的T恤,肚子吃得圓滾滾的,家中的物品都是現成的道具:沙發,大洗澡盆,烤盤等。臺詞都是書中的。他把小豬的害怕與急中生智演得非常逼真。像《我不知道我們是誰》《咕嚕牛》《遇到你,真好》等等適合表演,孩子能將臺詞脫口而出,因為那些真性情的歡笑,那些感人的淚水,都是真實情感的流露。

哪怕孩子已經偏離原版故事,改得天馬行空,顛三倒四,也尊重他的創意與想象力。在這場演出里,孩子是劇本策劃,是舞臺設計,是演員,是統籌…….你收獲的不僅是閱讀帶來的樂趣,更是收獲了親密的相處方式。成年人扔掉一切標簽,回到童真世界,很多時候,是孩子給家長一些思想上的啟發。親子之間共同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。

穿進劇本的小說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編劇穿書

做一個演講者,通過辯論賽多角度看待問題

我和孩子聊天:當你合上這本書,你是否欣賞這篇文章?是否認可作者或角色的觀點?現實生活中,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,你會怎么辦?

當孩子上了小學中高年級,就可以和孩子組織一次辯論賽,周末讓孩子找出話題或主題,這就相當于語文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目了。家長確定正方和反方,一方選擇接受作者的思維,另一方批判作者的思維。

如果多個家庭組織在一起,那就更棒了。這種隆重的參與感,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表達力。就算三分鐘的流暢演講,背后花的時間、思考、口頭表達,都是孩子的精心準備。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就在這一次次的積累里。

三年級的時候,我們讀了作家羅爾德.達爾的《了不起的狐貍爸爸》。孩子選擇支持作者觀點,站在狐貍爸爸的角度:他愛家人,愛朋友;他有勇氣,有智慧,敢于向比自己強大多的敵人斗爭。

我反對作者的觀點。站在三個農場主的角度:他們守護自己的勞動果實,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侵犯,對不勞而獲的狐貍說不。這樣你一言,我一語,談論下來,無需誰說服誰,無需爭個對錯。孩子就會明白人性的一面:一件事,一個人的角度,牽扯到的利益會影響他的認知與行為。

寒假里,在我們讀安房直子的《手絹上的花田》這本書。因為良夫沒有信守承諾,不可思議地變成了釀酒的小人的鄰居。從中我理出一個問題,菊屋酒店的老奶奶請求良夫保管酒壺。你若是良夫,你會怎么做?再延伸下,生活中對于別人的請求,你怎么辦?

孩子說:大多數情況,我都會接受。拒絕別人,我很難為情。

我說:如果你選擇了幫助別人,替她保管,替他保守秘密,替他做一件事。那么首先,你要判斷這個事情的是非,然后就做一個誠信的人。書中,良夫很愛妻子,盡管內心糾結了,知道不該違背諾言。但是也是默認了妻子聲張的做法。

如果我們選擇了拒絕別人的請求或援助,也是勇氣。是因為有時候,你沒有能力去助人,或者這件事本身就不妥當,就委婉地告訴他:我做不到。這樣別人對你沒有期待,也沒有失望。生活里的煩惱會減少,好書是本人生說明書,幫你提高情商,助你旅途坦蕩。

編劇穿書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穿進劇本的小說

做一個小畫家,通過繪圖,尋找自己的感受

當我們讀完故事書后,如果孩子喜歡畫畫,可以引導他畫出故事情節,用思維導圖可以畫出那種結構平行的書,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可以設計連環畫,或者創作屬于自己的繪本,主角都由自己命名。

我們在讀《中華傳統節日》后,就從時間、故事傳說、美食、傳統等方面繪制節日思維導圖。當讀琳達·拉文·洛丁的繪本故事《最美的黃玫瑰》,奧斯卡送媽媽的生日禮物是黃玫瑰,由于途中幫助別人,黃玫瑰一次次的換成別的物品,在他最失落的時候,黃玫瑰又神奇地回到他的手中。孩子花錢買了一朵黃玫瑰,并做了手工,查找了花的科普知識,放在桌子,我們共同欣賞它的美意。好書能給予孩子溫柔的心與愛的力量!

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編劇穿書_穿進劇本的小說

讀瑪麗·波·奧斯本的《神奇樹屋》系列書籍后,孩子自己畫出心中的可以穿越時空的樹屋。那是一個孩子探索神奇世界的勇敢夢!

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穿進劇本的小說_編劇穿書

讀菲比·吉爾曼的繪本《爺爺一定有辦法》,約瑟的爺爺用靈巧的手和慈愛的心,把一塊布縫成毯子、衣服、背心、領帶、紐扣,又節儉又創新。爺爺的愛陪伴約瑟成長。我問孩子:“你的爺爺也為你做飯、接送你上課放學。爺爺的生日快到了,你想怎么表達?”沉浸在愛里的孩子一定能畫出幸福的感受。

穿進劇本的小說_編劇穿書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

知行合一,會讀書,更要會讀自己,知道自己的優點,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,平凡世界里,做一個幸福的人。

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編劇穿書_穿進劇本的小說

做一個探究者,通過聯想對比,感受文化魅力

有一次,我們閱讀中國神話故事時,先讀到中國的二月二的傳說,玉龍私自下雨拯救人間的旱情,被玉皇大帝壓在山下,百姓求情,玉皇大帝開恩說除非金豆開花。聰明的當地老百姓用金黃的玉米和黃豆在鍋里炒。家家戶戶拿出爆米花,在大街上大喊說金豆開花了。玉龍被釋放,龍抬頭。還有燧人氏鉆木取火、后裔射日等。

后來讀到希臘神話故事,普羅米修斯從太陽神阿波羅那里盜取火種,給人來帶來光明和溫暖,被宙斯懲罰,綁到高加索山的峭壁上,用鷹啄他,被吃掉后第二天再生產出一個。數百年,一位英雄赫拉克勒斯射老鷹,解開鎖鏈,解救了普羅米修斯。

把神話串起來,有一個共同點:神無所不能,但人卻能救神,拯救或指導百姓。東方神話里,更多是人能勝天,凡是為百姓謀幸福,為人民著想,人就有能力有希望,去解決問題的,擁有神一樣的能量。

聯想對比方法來閱讀,要求更高的閱讀量,更深度的理解,才能總結出各種差異與相同點。

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穿進劇本的小說_編劇穿書

做一個旅行者,通過專題研學,實地感悟文學藝術

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當我們讀完書后,在一個合適的機會,去實際地方看一看,走一走,尤其名人故居和城市博物館,那里能隱藏著很多書籍后面的東西,全面感受人文歷史,構建孩子的文學藝術與建筑藝術的美感。

讀《唐詩三百首》,是最適合當游記讀的。背誦著“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。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”來到武漢黃鶴樓前。站在南昌滕王閣最頂層,心里默念著《滕王閣序》中的"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,此時此景,穿越千年。詩詞韻律之美,古代的能工巧匠,歷史變遷中對建筑的破壞與保護,人類審美的變化,哪怕只是簡單地淺薄地認知到一小點,也是自我生命的豐富,不斷地超越自己!

穿進劇本的小說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編劇穿書

編劇穿書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穿進劇本的小說

孩子翻破了《西游記》后,我們出發去了江蘇省連云港和淮安。《西游記》的主角當之無愧是孫悟空。他的老家在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。他有膽量,有才識,敢于爭取,追求自由,一身正氣,通過不斷學習改進,幫助師傅取得真經,自己修成正果!我們登上云臺山景區的花果山,來到水簾洞,感受水霧彌漫,想象著孫悟空在這里叱咤風云。去淮安吳承恩故居走走,古樸清幽的院子里,青翠的竹園,分門別類的展品,都讓人深深謝謝吳先生的努力,創作了神奇的故事,送給世界一份名著大禮!

編劇穿書_穿進劇本的小說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

穿進劇本的小說_編劇穿書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

讀《論語》后,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,我和孩子來到山東曲阜。萬仞宮墻的故事里,我們感受到子貢的謙虛及對老師的崇敬;魯壁是一段孑然獨立的紅墻,我們了解到孔鮒對書籍的熱愛;杏壇下,我們明白了,當學生都想為老師做點貢獻,那老師一定是好老師,學生會傳承教育思想,一代代都尊師重教。從儒家經典的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到現在的“美美與共,和而不同”的文化自信。在歷史長河里,房屋會坍塌,珠寶會暗淡,文化思想卻傳千年。

穿進劇本的小說_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編劇穿書

讀書是件辛苦的事情,如果能找到一把神奇的鑰匙,打開樂趣的大門,一定會把“辛苦”變成“甘甜”;閱讀,是件持久的事情,如果帶著熱愛,會輕松愉悅很多。如果你說我買了很多書,看了很多書,孩子還是寫作平平,表達不清楚。沒關系,不要著急,那些繁花似錦的花園,那些碩果累累的果園,都曾是光禿禿的桿子,都曾是稚嫩的芽苗,他們歷經四季變遷才成為一朵好看的花,一個甜蜜的果,一棵參天大樹!

親子閱讀是一件幸福的事,多思考,多觀察,常覺知,常自省,讓我們變成一個更有智慧與愛心的父母,孩子變成一個更有創造力的更好的自己,給世界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!

往期精選

穿書后這劇本我不演_編劇穿書_穿進劇本的小說